□杨树玲
五一孩子放假,我回老家待了几天。没见到妯娌们的影子,一问婆婆才知:她们这阵子正忙——卖花的卖花,卖菜的卖菜。假期人多,花和菜销量都大。婆婆说:“你想见她们,就去大棚吧。她们整天忙得团团转,不是侍花就是弄菜,简直不得一点空闲。”说实在的,好久不见弟妹们,还真有些想她们了。眼下她们正忙,我闲着也是闲着,该去地里搭把手了。这样想着,不觉走出了家门。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此句中的“五月”指的是农历。农历五月,正是“小麦覆陇黄”的季节,农民就要开镰割麦子了。所以大忙的日子已经来临。如今我们这儿已成了花乡菜乡,种麦子的农户寥寥无几。即使到了农历五月,也没有割麦子的忙碌了。但种花种菜的忙碌一点也不亚于种麦子。你瞧,公历五月比农历五月还要紧张:村里老老少少都不见踪影,大家都在花棚、菜棚里干这干那,连放假的孩子们也不闲着。当我来到三弟家的花棚时,他们一家人正在帮买花的客户装车。见此情景,我急忙赶过去帮忙。
帮三弟家搬了一会儿花,又去四弟、五弟的菜棚、花棚转了一圈儿。弟媳们个个都是劳动好手,她们把花棚、菜棚打理得井井有条,花和菜都长得分外喜人。她们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那种泼泼辣辣、敢想敢干的闯劲儿是我这个所谓的老师一辈子也学不来的。站在她们面前,我简直有些自惭形秽了。好在她们只念我的好,不嫌我的“百无一用”,所以,跟妯娌们在一块儿,我觉得特别舒服、特别开心。
有一次,小孙女问我:“除老奶奶之外,大、三、四、五这些奶奶们您跟谁最好?”我不假思索地告诉她:“一样好。”大奶奶聪明伶俐,善于学习,思考问题周密深刻,是我们五妯娌中学历最高,学问最好,而且处处为大家着想,为你老奶奶着想的人,她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很敬重她;其她奶奶虽说学历不高,从事的工作也又苦又累,但她们都坚韧、顽强、勤劳能干。这种劳动人民的本色是最宝贵的,是永远值得我们效仿的。所以,每年五一假期,我很少外出旅游,而是回老家跟她们聊聊天,顺便帮忙干一点力所能及的农活,体验体验家里人的辛苦。这样我会心里踏实,力量倍增。“就像你暑假去姥姥家主动帮姥爷放羊一样,虽然辛苦,但身心都得到锻炼,比纯粹观光赏景收获更大,也更有意义。你说对吗?”小孙女感同身受,不禁连连点头。
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大多是农民,我也是个土生土长直到二十几岁才当上老师的半拉子农民。所以对农村、对土地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感情。每次回老家,舒舒服服待家里享清福的时间实在不多——不是去婆婆家,就是去姐妹家。尤其是大忙的季节,在家里闲着更是浑身不自在。哪怕去亲人们的地里栽棵苗、拔株草,心里也是安稳快乐的。我想:我与土地的情结是根与树干的情结。我的根在农村,我是家乡土地里长出的一棵并不高大的树木,矮小的树干一旦离了根的滋养,就像鱼儿离了水,瓜儿离了秧一样,很快就会干枯死亡。因此,我常常去田里参加劳动锻炼,亲人忙的时候自己也尽量去帮忙,晒晒太阳流流汗,本身就是固根养干的最好方式,也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从婆婆家回来,又去了三姐、四姐家,她们各自也都种着大棚,此时也都忙着卖菜卖花。等我赶到三姐家时,外甥说:“俺娘一大早就去大集卖茄子去了,一时半会回不来。五姨您就在家边看电视边等她回来吧。”眼下大家都忙得脚打后脑勺,我哪里还有心思在家看电视闲等?正巧听外甥说他要去菜棚摘辣椒,刚才有两个客户跟他联系好了,说待会儿要来棚里装车。我一听终于有忙可帮了,立马跟外甥去了菜地。在菜棚里弯腰曲背摘了不足一个小时的辣椒,我就累得热汗直冒、腰酸背痛得有些吃不消了。不过,当我走出大棚呼吸着外面的清新空气时,所有的劳累一扫而光,心情也格外舒畅。此时,赶集的三姐回来了,她执意要留我吃了饭再走,我说:“你忙我也忙,咱们就别赶热乎劲儿了。我还要到四姐家去走一趟。等下次有空闲的时候,我一定来你家包饺子吃,怎么样?”三姐见我决意要走的样子,只好放行。
从三姐家出来,我又马不停蹄直奔四姐家……
这个劳动节,真是名副其实,没白虚度。虽说有点疲惫,有点劳累,但收获满满,心情愉悦,这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