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季养生
从“春捂”开始

  □记者  冷文雪  冀梦娜  报道

  气温回暖,很多人刚脱掉秋裤,却发现又降温了,于是再重新穿上冬装,可又发现气温回暖了,一冷一热很容易感冒。有句老话说得好——“春捂秋冻”。其实“春捂”是有讲究的,可不是简单的加衣服。

  大地解冻,万物复苏。人们也从冬天的“闭藏”渐转到春天的“升发”。此时,人体的状态就像刚刚冒尖的绿芽,对外界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此时“春捂”显得尤为重要。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西院区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刘志强:“古人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是因为在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天气变化较大,气温起伏大,早晚温差也慢慢变大。春天也是寒潮容易出现的时节,我们俗称‘倒春寒’。所以此时仍需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

  医生表示,“春捂”的目的是抵御寒气入侵,但并不是穿得越多越好,“捂”也是有原则的。“春天是阳气升发的季节,我们人体也要遵循这种规律。‘春捂’有8·15原则,意思是昼夜温差大于8℃的时候,要适当捂一捂,如果昼夜温差大于15℃,就要减少衣物。”刘志强说。

  “春捂”要适度,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捂”对地方。医生提醒,要重点保护头部、颈部、腹部和足部。中医认为,头部为诸阳之会,头颈部还有风池、风府等易感风寒邪气的穴位,因此要做好头颈部的保暖。腹部有多个重要穴位,寒邪容易由此进入,腹部保暖可以提升振奋机体阳气,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群,更应该注意。另外足部也是寒气容易侵入人体的地方,所谓“寒从脚起”,因为足部距离心脏较远,循环相对较差,也容易感受寒气,所以足部也要注意保暖。

  医生提示,“春捂”的原则因人而异,更多的适用于平时体质虚弱、抵抗力较弱的人群。“要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适当‘春捂’,比如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以及患有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更加注意保暖。对于一些体质壮实或者平素内热偏重的人群,可以根据气温适当减衣,避免‘春捂’过度。”刘志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公益广告
激发购车消费新活力
刷单诈骗套路多 警方提醒莫上当
持续优化服务流程 推动工伤认定高效精准
“热血家庭”总动员
春季养生 从“春捂”开始
青州历史上的法治名人——冯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