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成刚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一个家庭中夫妻和睦,互相扶持,一定是幸福美满的。我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丝砚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赵磊夫妻俩,在青州红丝砚雕刻上,相互扶持,相互成就,营造了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
在位于大明衡王城的三石居红丝砚艺术馆内,赵磊正和父亲赵恒平交流最近创作的一方砚台。赵恒平今年89岁,身体硬朗、精神抖擞。这几年,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赵磊将父亲接到了艺术馆,一起吃住,陪老人聊天、散步。赵磊说父母将自己养大,自己就得陪他们变老。
“我从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从小我就知道,干一件事就要干好,没别的想法,把每一件事都努力做到最好。”赵磊说。
赵磊夫妇两人早年在工厂上班,踏实能干,都是厂里的佼佼者。后来,企业改制,两人从工厂出来,也干过不少营生。随着青州红丝石的挖掘与开发,自小酷爱奇石的赵磊,试着开始学习红丝砚的传统雕刻技艺。
“这个活其实是个石匠活,天天吃灰,刚开始学的时候确实付出了很多。但从小受父母影响,比较吃苦耐劳,当时雕刻技术不好,就笨鸟先飞,整天铺下身子磨石头。”赵磊说。
起早贪黑摆弄石头,看书学习、四处请教,泡在博物馆里看砚台,拜师学艺,“半路出家”的艰辛可想而知。
“白天打出胚来,雕什么,怎么雕,需要进行艺术创作,就是整天琢磨,有时候一个石头在床头放一两天,晚上睡觉前,先拿着石头想想,这里雕个什么,那里雕个什么。”
这份辛苦,妻子王雪玲看在眼里。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心灵手巧的她也跟着学起了砚台雕刻。“看着他整天愁眉不展,觉得如果自己能雕刻,起码有个人商量,所以就自己钻研起来。”
就这样,夫妻二人相互扶持、相互学习,凭着一股子韧劲,逐渐打开了砚雕艺术的大门,技艺越来越精湛。赵磊先后被评为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王雪玲被评为潍坊市传统技艺名师、潍坊市“巾帼大师”。
“要想创作出一方好砚台,不光要刻得好,还要符合砚道,符合鲁砚自身的风格。砚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既要有文化味,很古拙,还要非常实用,确实非常考验人。”赵磊说。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两人在宣传、推广青州红丝砚上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如今,赵磊一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儿子也事业有成,在上海成家,王雪玲体谅年轻人不容易,到上海帮着看孙子,闲暇时仍不忘雕刻作品。
“一个家庭,家风很重要,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成长意义深远。我妻子内心比较强大,性格坚韧,对内支撑起了家庭,孝顺父母,对外和我一起创业,共同进步,是我们家的灵魂人物。正是因为有了她,我们家才拧成一股绳,走向更美好的生活。”赵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