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邓恩铭在青州

  □李继武

  邓恩铭,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更是青州党团组织的奠基人之一。

  邓恩铭(1901年1月-1931年4月),字仲尧,水族,贵州荔波人。又名黄伯云,曾用名邓恩明、邓又铭、邓一民、邓佑民、邓友民、邓建勋、邓尧钦、丁友民、廖贵松等14个名字。中共一大、五大代表,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1917年7月,他远离家乡贵州奔赴山东,有《述志》一诗为证:南雁北飞,去不思归,志在苍生,不顾安危;生不足惜,死不足悲,头颅热血,不朽永垂。表达了他走出大山、求学报国的愿望。9月,到达济南,投奔“二叔”黄泽沛,此时黄泽沛任山东仪阳帮审。

  相传,邓恩铭当时就来过青州。此说法缺乏证据。在其1917年10月写给“致父母”的信中提到“北方天气十月水即结冰,一年下雪数次,观此可见一斑矣,饮食,二叔处尚能供给,但不能不一告历来之情形。”这说明,此时不应该在青州而是济南。从实际探访来看,邓恩铭的祖父邓锦庭和二祖父邓锦臣,有一位姑母邓黄氏,没有子嗣,二祖父把儿子邓国瑾过继给邓黄氏,即黄泽沛,也就是邓恩铭的叔父。恰巧,邓恩铭家中经济困难、困窘无助,又难以继续升学,黄泽沛与邓家商量,将邓恩铭过继给他,且帮助他来山东求学。此后邓恩铭也就有了一个黄姓名字,黄伯云。

  黄泽沛,又名黄从云,贵州荔波人。原名邓国瑾,其父邓锦臣,系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之叔。拔贡,1919年任青城县长,为官以清、慎、勤三字为准则。是年,蝗灾发生,“公拨民夫挖壕截堵,亲身督率,民皆从之,盛夏烈火劳苦不辞,终将蝗虫捕灭,年庆有秋,民皆感德”。后调胶县、淄川、益都、沂水等地,政绩卓著。

  1918年,邓恩铭考入省立一中。那时在济南,其1918年9月“致姑丈”的信中提到“回想姑丈在济时,朝夕相处,出入同行,时而登千佛,游大明湖、马路,一切胜景,每不日优游于其间,其幸福为何如者。”五四运动时,他积极响应爱国运动,迅速成为学生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并结识了省立一师的王尽美。1920年6月,邓恩铭被选为省立一中学生会领导成员之一,并兼任出版部部长,负责编辑校刊。夏秋之交,与王尽美等人一起创立康米尼斯特(英文“共产主义”音译)学会,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11月,邓恩铭与王尽美等在济南商埠公园大厅召开励新学会成立大会,还创办了《励新》半月刊。

  1921年7月,邓恩铭和王尽美作为济南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9月,与王尽美等一起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1月,邓恩铭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后返回山东。3月,邓恩铭受山东党组织委派,到淄博矿区开展工人运动。此后邓恩铭的叔父黄泽沛调任淄川任县长,这为邓恩铭在那里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5月,与王尽美、王翔千等共同建立中共济南独立组。6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一起,建立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并组建济南劳动周刊社,创办《济南劳动周刊》。8月,在中共济南组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济南地方支部,王尽美任书记,支部还有邓恩铭、王翔千等9人。9月,为了领导建团工作,王尽美、邓恩铭亦加入团组织,并在16日,参加了济南育英中学举行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方团组织成立大会。此后,受党组织委派,先到淄博开展矿区工人运动,写了《淄川博山矿业工人生活调查表》,后去青岛开展工作。到青岛后的邓恩铭,先以东镇小学教员的身份开展工作,后担任《胶澳日报》(1923年创刊)编辑,开始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青州党史资料· 第一辑》第27页记述,邓恩铭1923年至1924年曾常来青州。从史实来看,应该是存在偏差的。

  查淄博市《青城县志》(高清县)青城历任县长范燮荣,民国七年(1918)三月任;黄泽沛,民国八年(1919)一月任;陆樨畬,民国十一年(1922)三月任。从此处看黄泽沛在青城任县长是1919年至1922年。又查《胶州市志》胶县材料知,黄泽沛1922年3月到任胶县县长,5月离任去淄川。查淄博市《淄川区志》淄川历任县长(知事)一览表得知,臧雅臣,山东诸城,1921年;黄泽沛,贵州省,1922年;臧文山,1925年。又查到“1922年8月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邓恩铭去淄川开展工作,他就是利用其叔父黄泽沛任淄川县知事的有利条件。”此时黄泽沛依然在淄川工作。又查《路大荒老人传记》中记述淄川《蔬村画本》扉页题词中有淄川县长黄泽沛于民国十三年(1924)题词。也就是说黄泽沛在淄川任县长的时间是1922年至1924年。又查临沂《沂水县志》民国时期沂水县知事、县长统计表知,黄泽沛任沂水县长的时间是1927年到1928年。总结来看,黄泽沛在青州任益都县长的时间是1924年至1927年,也应该是邓恩铭在青州最活跃的时候。黄泽沛的到来,可以为邓恩铭来到青州宣传马克思主义、培植革命力量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帮助。

  1923年4月,受中共济南地方支部委派,邓恩铭赴青岛筹建党团组织,开展工人运动。5月5日,他在《胶澳日报》副刊发起纪念马克思诞辰105周年征文活动,借以联络进步青年。在青州,省立四师学生王为铭(王蔚明)写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一文被采用,邓恩铭大加赞扬,并且到青州与王为铭见面,向其宣传革命道理,并赠给王为铭两本书:《共产党宣言》《第三国际代表大会决议》。邓恩铭也逐渐深入省立四师的革命宣传中,他经常与学生一起谈论国内外形势和读书心得,并不失时机地向同学们宣传马克思主义。

  然在邓恩铭1923年10月《关于青岛工作情形致C.H.信》中提到,“我现担任《澳胶日报》副刊编辑,可是还没有实行任事。”又在同月《关于青岛双十日节纪念及公运学运情形致仲澥信》也提到“不过《澳胶日报》要我担任副刊编辑,我已答应,而经理又迟延起来,将来如何还说不定。”这与上面提到《澳胶日报》发展活动一事不相符合,时间不符,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1923年6月,省立四师师生掀起反对校长刘尚敬学潮。四师校长刘尚敬,前清举人,思想陈腐,视新思想、新文化为异端,经常压制反帝爱国学生运动,一次开除学生多达27人,刘尚敬的这种专横跋扈行径,激起学生愤怒,在邓恩铭的秘密鼓动下,四师掀起“驱刘学潮”。学生代表向刘尚敬请愿: 1、学生看书自由;2、不得无故开除学生。刘尚敬非但不答应学生要求,反而将学生代表训斥一顿。因而更加激起愤怒,学生派出代表赴省请愿,要求撤换校长,但由于省教育厅给刘尚敬撑腰,请愿学生被逐回校,学潮失败。

  下半年,邓恩铭在四方机厂“艺徒养成所”吸收了傅书堂等12名青年团员,并成立团支部,随之,四方机厂党支部在此基础上成立,傅书堂任书记。11月,青岛地方团支部成立,邓恩铭任书记。1924年春,中共青岛支部更名中共青岛市委员会,邓恩铭任市委书记。邓恩铭在重点领导青岛地区工运的同时,也负责全省的农运工作。

  1924年3月,在邓恩铭《关于变更通信地址及发展团员等事致宗兄信》中提到,“青州学联事,即去信叫该同学做好寄去。”此处时间有人考证为7月(待考)。但至少说明,邓恩铭在当时已经与青州“革命人士”取得联系。4月,邓恩铭再次来青州,发展了四师学生王为铭入团,并在十中教师王振千家中,把王为铭介绍给团青州支部,建议王为铭列席团支部干事会。王为铭入团后,在读书会中发展了4名会员加入团组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师团小组,王为铭任小组长。从此,一向比较守旧的省立四师有了团员活动组织,革命热情逐渐活跃起来。6月,在邓恩铭的《关于住址变动及派代表参加学联会致安石信》中提到,“青州学联会大数属我们同志,但亦不知能否派遣?”这也充分说明,青州当时党组织与邓恩铭的亲密关系。夏,青岛党小组成立,邓恩铭任组长,属于中共济南地委领导。

  1924年7月,邓恩铭专门为青州事写信给安石,《关于学联会代表及青州团支部归属等事致安石信》提到,“我因青州派代表事来此……再青州同志做事极努力……在山东区未组成以前,请中央直接指挥……”8月,在《十日》第十三期上发表为青州商学联合会所写的《反对帝国主义运动之进展》一文,“北京,放出这道闪烁的电光,指给国人一条明路……青州商学联合会,要接引这电光到死气沉沉的青州、山东,闪烁闪烁,照耀照耀……”号召各界同胞“群起反抗,群起斗争,以图我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平等”“共同推翻撕裂一切不平等条约”。同月,在《关于青岛反帝大同盟国际日及平民教育等问题致宗兄信》中提到“弟因经济困难,决明日回青州,礼拜六可回(青)岛。”此处说明,此时的青州已经成为邓恩铭的“大本营”,黄泽沛此时任益都县长。9月,邓恩铭等组织了四方机厂工会。1925年2月,依据中共四大修改党章的规定,青岛独立组改建为中共青岛支部,邓恩铭任书记。同月,在王尽美、邓恩铭领导下,胶济铁路和四方机厂工人举行大罢工。3月,中共山东地方执委会成立,王尽美、邓恩铭等人为委员,尹宽任书记。5月初,邓恩铭在青岛工人罢工宣传中被捕入狱,出狱后从济南去淄川,后又去青岛。5月10日,参加了四方村召开的“纪念罢工胜利大会”。8月,山东地委改组,邓恩铭任书记。

  1925年9月,此时邓恩铭主要在青州。其1925年9月《致弟弟》的信中提到“我从济南回到青州,就知道家乡米贵。”10月,中共山东执委会在青州圣水村召开扩大会议,邓恩铭主持会议,此会议总结了五卅运动以来的经验教训,又研究了党团组织的发展和群众运动等问题。这对青州革命运动的开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1月,再次被捕入狱,后很快出狱。年底,以小学教员的身份,到淄博矿区,一边养病一边指导矿区党组织工作。春节前,还从淄博到寿光开展党的工作。

  1926年初夏,邓恩铭重奔青岛,担任市委书记。10月,中共山东区委成立,吴芳任书记,邓恩铭等任委员。1927年4月,邓恩铭赴武汉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至11月,两次担任山东省委书记。11月,在其写的《向中央的报告》中再次提到青州,“已成立县委的地方:淄博张、潍县、青州、寿光、高密、青岛……;淄博张:共有支部十……潍县:共有支部七……青州:共有支部十六……”1929年1月,由于叛徒出卖,邓恩铭在济南省委宣传部机关第三次被捕入狱。1931年4月5日,邓恩铭和战友们被押到济南市纬八路刑场,慷慨就义,终年30岁。

  邓恩铭,一生革命不息,战斗不止,三次入狱,虽死犹生。他在青州的革命活动对青州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青州较早的一批共产党员很多人亦都受过他的培养教育,并成长为青州、乃至山东革命的重要领导人,邓恩铭功不可没。这再次让我想起了他的《诀别》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革命不止,悲壮不朽,精神常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文学
永不忘记
赞歌两首颂阅兵
赞九三阅兵
邓恩铭在青州
九三阅兵观感
沁园春·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九三阅兵感赋
民族脊梁谁挺起
咏红色根脉(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