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袁晓伟:擦亮种业“芯片”

袁晓伟(右)进行实验

  □通讯员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潍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华盛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袁晓伟,2013年博士毕业后,放弃留校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在育种界闯出了名堂,展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别样风采。

  博士当起装修工

  开创生物育种新纪元

  袁晓伟刚来公司的时候,实验楼还未建好。面对如此简陋的科研环境,老师和同学都非常不理解,他们认为袁晓伟作为优秀毕业生,至少要留在科研院所,而且华盛农业是民营企业,在这里搞科研有没有前途?

  “企业是创新主体。我国科研水平很高,SCI发表量全球第二,但成果转化能力较弱,尤其是基层,更缺少科技工作者,我是党员,要带头将国际前沿科技应用到育种中来,为种业装上‘中国芯’。”袁晓伟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了信心。

  没有实验室,就自己设计。“当时,我只有一份建筑图纸,眼前是空旷的主体建筑,两者尺寸还不相符。”袁晓伟回忆道。她用尺子一段段地量,操作台间隔多大、水电线路怎么走,所有细节都得考虑周全。她先后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地参观请教,对图纸进行反复修改。凭着一股子韧劲,从没接触过建筑的袁晓伟将实验室以最短时间建成,并拉起一支巾帼科研队伍。2014年,该生物育种实验室获批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020年,袁晓伟带领的科研团队荣获“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

  不断“打怪升级”

  培育蔬菜良种

  科研从来不是一帆风顺。

  “西葫芦叶子比较大,特别容易感染病毒,为选育抗病新品种,一种病毒的病源把我们难住了,没有纯种病毒,就没法开展后续工作。”在科研面前,袁晓伟是个有事不能等明天的人。“人家躲着病毒走,我们找着病毒去。最终我们筛选到了病毒单株,进行了后续实验,两年时间终于把西葫芦抗病分子标记开发出来。”

  病毒在不断变异,难题会不断出现,在与病毒、难题的较量中,她们收获了成长,用袁晓伟的话说,这一路走来就是不断“打怪升级”。她带领科研团队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省级以上课题29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报专利11项;先后荣获全国农林牧渔丰收三等奖、山东省农林牧渔丰收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袁晓伟被特聘为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累计指导博士后1名,硕博研究生9名,本科生23名。

  在袁晓伟及其团队努力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先后获批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7个,科研实力稳居全国民营蔬菜育种企业第一位。2020年华盛农业获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自主培育的300多个蔬菜品种远销英国、巴基斯坦、韩国等十几个国家,累计示范推广1亿多亩,带动蔬菜种植户40多万户。

  党员先锋引领

  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山东省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服务队专家,袁晓伟带领科研团队,帮助多家种企开发分子标记、检测种传病害,大大增强了国内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促进蔬菜种业健康发展;作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袁晓伟免费为蔬菜种植户检测病虫害300余次,为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党建工作的扎实推进。华盛农业党支部成立于2015年11月,现有党员10名,袁晓伟任党支部组织委员。党支部成立以来,她成功推荐5名优秀科技人才加入党组织。“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人才培养成党员”是该党支部的特色,2019年华盛农业党支部被评为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将生物育种列为强国战略科技力量,把种业提到国家战略层面。袁晓伟及其团队也有了新目标。眼下,她们正全身心投入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收关工作上。“现在我国蔬菜育种跟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我希望充分发挥一名党代表的模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的科研人员扎根基层,为我国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公益广告
袁晓伟:擦亮种业“芯片”
“城市漫步”发现别样的美
扩大定点药店覆盖面 满足群众医保购药需求
南果北种 莲雾飘香
平安暑假 消防“童”行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