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1988年高考

  □孙兰英/口述  李华伟/执笔

  又是一年高考季,看着莘莘学子怀揣梦想迈入考场,不禁想起1988年自己参加高考时的情景,转眼35年过去了,可当时的一幕幕画面仍然历历在目,仿佛发生在昨天。

  1988年,已是全国恢复高考的第十一个年头,那时的社会就业机会远不如现在多,因此,大家普遍对“高考改变命运”的论断深信不疑。城里的孩子尚且有如此认知,对我们农村的孩子而言,更是把“高考是唯一出路”的信条奉为圭臬了。事实上,在那个时代,考上大学也的确是我们农村娃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命运的捷径,这不仅意味着考生的户口性质将发生农转非的转变,更意味着大学毕业后可以享受“包分配”制度的红利,让我们端上“铁饭碗”。

  可尽管大家认为高考的意义非凡,但就对考试本身而言,同学们却又显得不那么重视。尤其在社会层面和家庭层面,对高考的关注度和现在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犹记得高考那天,我一个人骑着“二八大杠”从青州一中到实验小学参加考试,路上人流稀少,与平常并无二致,就算城里的同学,无不是单枪匹马奔赴考场,要是哪个家长去接送或者陪考,反而觉得有些格格不入。再看看当下高考这阵势,倒显得兴师动众了。

  犹记得高考那天,上午考完第一科,我们相伴走出考场时,远远地看见班主任等在校园内,站在他身边的还有我们班的刘波同学,两人大包小包地提着我们的复习资料翘首以盼,看到他们,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不少。说到刘波同学,她因平时成绩突出,已提前被保送到山东大学读计算机专业,看见她也来为我们加油助力,心里既感动又温暖,现在想想,那时同学间友谊的朴素与纯粹,仍然让人感动。

  白天要考验知识掌握水平,到晚上,就要接受宿舍里高温闷热的“烤验”,那时宿舍条件不行,没有风扇,加上考试心情焦躁,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后半夜才悄然睡去。说来也怪,虽连续两天休息不好,但考试时却精神抖擞,没受睡眠不足的影响。到了最后一天考试,中午下起了瓢泼大雨,考完后,我们忙不迭跑到学校一户人家门前避雨。雨水顺着房檐滴落,像拉起了一扇透明的水帘,同学几个站成一排,谈论着考场上的得失,认为自己考得不错的同学一边高谈阔论,一边大口啃着煎饼,认为自己发挥失常的同学,则失神地望着倾泻而下地大雨,好像雨水浸入了内心。

  大约一个月后,放榜时间到了,漫长的等待划上了句号,忐忑紧张的心情又随之而来,也不知道当初等待出成绩的煎熬是怎么度过的。

  临出成绩前一天,我早早来到教室,既想早点知道自己的成绩,又生怕自己考砸了,在教室里如坐针毡,无所适从。当听到班主任喊我名字的那一刻,心提到了嗓子眼,我战战兢兢地走到老师身边,所期待的那种庄严紧张接受现实审判的境况还未出现,老师便将分数单放在桌面上——517分,成绩虽然不算太好,但刚刚超过分数线几分,我如释重负,压在胸口的大石头一下子落了地。

  确定了自己的成绩后,我想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平时对我最好,在我身上下功夫最多的数学老师刘蕴芳,我冲出教室,飞快地骑上自行车去向刘老师报喜,当时真有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的心情。中午刘老师留我吃饭,还开玩笑说,将来吃上白馒头,可别忘了老师。

  后来,我顺利被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录取,毕业后分配到县住建系统,成为了一名水利工作者,至今还奋斗在供水一线。回想起那段岁月,总让我感慨万千,我想,我仍然要感恩高考,感恩年轻时奋斗的自己,如果没有高考这个改变个人命运的“翘板”,我的人生将是另外一番样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经济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文学
难忘1988年高考
高考吟(通韵)
读书抒怀
童年趣事(通韵)
夜钓二首
高考让青春飞翔
夏日雨后游弥河湿地公园
毕业季
那些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