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建瀛 报道
2023年中高考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考生们难免会有迷茫与压力。记者专门采访了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临床心理门诊主任李秀丽,帮助考生避免焦虑,更好应对高考。
考试焦虑是指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征的心理反应,调查显示10%~40%的学生有过考试焦虑,适度的焦虑能够让我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但过度焦虑则会影响身心健康,影响考试发挥。
“前段时间我们心理门诊增加了不少考生,大多是因为考前焦虑、紧张、烦躁、担心、多虑、失眠等症状前来就诊,他们的一般表现就是入睡困难,梦多,早醒,睡眠时间比较短,睡眠质量不好,白天乏力,头脑不清醒,甚至烦躁担心、情绪低落。”李秀丽说。
医生介绍,情绪是我们最感性的生理反应,焦虑情绪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和辅导方式进行调节,采用音乐、瑜伽等放松心情,增加运动和锻炼,注意睡眠,通过调节情绪,尽可能地将焦虑情绪说出来,发泄出来。
“近期也有不少家长来门诊咨询,说孩子睡不好觉,白天没有精神,询问有没有能让孩子振作起来、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药。现在网络上有一种类似的药叫聪明药,其实是用于特殊医用目的专用药,比如利他林,利他林临床上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及嗜睡症,如果随意使用的话,会出现躁狂、头疼、头晕甚至导致精神障碍、睡眠障碍,所以这类药不能随意使用。考生应该在医生的明确诊断和指导下进行用药,可以尝试一些调节睡眠的药物,比如中成药或者镇静催眠药,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能提高认知功能的药物来改善一下注意力和记忆力。如果孩子的焦虑抑郁情绪比较明显,非药物调节不好,可以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比如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等,来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李秀丽说。
医生强调,作为考生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状况,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安排时间与孩子进行轻松的交流,一起做做运动进行调解。
“另外家长也要注意缓解自己的紧张和焦虑,有的时候孩子的焦虑是受家长的影响,尽管有一些家长说我刻意不跟孩子谈学习、谈高考、谈成绩,但这种担心还是会不自觉流露出来,影响孩子,导致孩子出现焦虑和紧张情绪。”李秀丽说。